阿里巴巴即将进入“北京+杭州”双总部模式。
最新消息,阿里巴巴北京总部园区已进入装饰装修阶段,预计10月完工,12月底竣工交付。
该园区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,由12栋单体建筑组成。第一期项目将引入阿里健康、数字媒体与娱乐等板块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下一步,阿里巴巴集团将启动北京总部办公园区二期建设,将会针对目前的算力基建热潮,引入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AI研究院等。
这也看出北京总部和杭州总部的明显差异。按照阿里规划,杭州园区主要聚焦于办公、电商、菜鸟物流、互联网、金融等传统领域,北京总部园区则主要针对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开发。
单从总部设置上,不难看出阿里对云智能的强烈重视。
尤其在“1+6+N”组织变革公布后,阿里的云智能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。
云智能成新增长引擎
根据阿里最新公布的组织架构,阿里分拆成“1+6+N”的数个独立公司——“1”指一个阿里巴巴集团,“6”指阿里云智能、淘宝天猫商业、本地生活、菜鸟、国际数字商业、大文娱六大业务集团,“N”则指旗下多家业务公司,如阿里健康、高鑫零售、盒马等,以及阿里未来可能新创设或投资的公司。
显然,阿里云智能排在六大业务的最前列。
业绩方面,云智能集团目前的表现虽称不上优异,但仍已开始成为阿里业绩增长的贡献来源之一。
最新财报显示,本年二季度,云智能集团实现营收251.23亿元,同比增长4.1%,营收占比10.0%,经调整的EBITA利润率为2%。收入增长主要由存储、网络、人工智能计算相关产品所带动。
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认为,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模型训练和推理场景,会大幅提高AI云服务的需求。中国AIGC领域第一个爆火的C端产品“妙鸭相机”,在一个月内使阿里云上的算力需求暴增了数百倍。
与此同时,阿里还酝酿着更大的发展计划:未来12个月内将云智能集团从阿里集团完全分拆并完成上市。而按照上市计划表,阿里云分拆上市前的年度收入,将超过千亿。
这意味着,阿里云的规模扩张已踏上征程。
加速布局算力领域
今年以来,阿里云在AI变革中激流勇进持续加速布局,本季度在AI大模型领域就落地了研究成果、服务体系,并先后推出了大语言模型“通义千问”、聚焦音视频内容的AI模型“通义听悟”以及创作大模型“通义万相”。
目前,阿里云是少数几个在底层算力、网络、存储、大数据、AI框架、AI模型等技术层,拥有AI-云计算全栈技术能力的公司之一,也是为数不多拥有超万亿参数大模型研发经验的企业之一。
不过,据财报资料显示,阿里云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居于中游,如果想要在算力领域走得更远,或许还需要在数据中心等方面有所深耕布局。
日前,市场传来消息,百度、字节跳动、腾讯和阿里巴巴已下价值10亿美元的订单,从英伟达购买约10万颗A800处理器,并将于今年交付。
早在今年年初,阿里就曾表示,公司将联手美国科技厂商英伟达共同进军算力和人工智能领域,并计划在今后三年内为其大数据平台业务招募约1000名开发人员。
阿里并计划,未来将投资10亿美元发力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业务,并与亚马逊展开竞争,从而满足今后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。
当前,阿里在美国已经拥有自建的远程数据中心,而新的投资将促使阿里在硅谷开建第二座、以及在欧洲兴建首座数据中心。
市场推测,因为目前数据中心是解决数据存储的主要产业,不排除未来阿里巴巴将在中国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大投资。
无法估量的市场空间
据中国信通院最新发布的《云计算白皮书(2023年)》显示,当前,我国云计算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。2022年,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为40.91%,远高于全球19%的增速。
不过与高增速相对应的是,尽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公有云市场,但目前企业云上支出占整体IT支出的比重仅仅不到3%。
张勇对此认为,在云基础设施的渗透方面,依然存在巨大潜力。未来,AI带来的技术变革将成为带动阿里云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。
毫无疑问,AI智能产业已成为当下最热的题材。作为AI智能孵化的载体,以科技、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为主题的产业园区持续涌现。
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的“中国声谷”,是国家级人工智能重要产业基地。
据了解,最初,“中国声谷”依托本地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发展智能语音产业。科大讯飞发挥“链主”企业“头雁”作用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发展,吸引了大量企业落户“中国声谷”,进而壮大成智能语音生态集群。如今,这里汇聚1000多家企业,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。
伴随着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,类似的产业集群还在不断发展壮大。
瑞银最新的研报预计,未来全球人工智能需求将增长10倍以上,从2022年的280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3000亿美元;从2022年到2027年,人工智能需求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爆炸性的61%。美国银行对人工智能前景则更为乐观,其预测,到2026年,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000亿美元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