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7月16日,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正式通水。“长江牵黄河,汉水润关中”的千年祈愿终于达成,年调水15亿立方米意味着什么?
引汉济渭工程又称陕西南水北调工程项目,是指2014年底批复进入筹建的,用以满足西安、咸阳、宝鸡、渭南4重点城市及沿渭河两岸的11个县城和6个工业园的调输配水工程。
为什么要大费周章建设这项工程呢?这还得从历史背景说起。“黄河闹水荒,长江发洪水”是自古以来无数王朝最为头疼的问题。尤其是在唐朝时期,李唐王室和勋贵多为关陇贵族,所以定都长安,发展关中,成为了王朝的立国之本。
(资料图)
但是首都长安及其周边城市吸引了太多人口,直接导致关中地区的资源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。其中,水资源缺乏尤其致命。在古代王朝水源就意味着发展农业的关键条件,没有水就容易出现旱灾和蝗灾。
唐太宗期间虽然号称盛世,却也常常因为旱灾和蝗灾让百姓流离失所。可以说,1000多年来,让繁华的关中一带吃饱饭、有水喝几乎足以影响一个王朝的兴衰。
尽管知道黄河闹水荒,长江发洪水,但是古人却无法想出南水北调的奇招,因为当时的调水技术是根本不允许这种方案产生的。到了现代,虽然我们有了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的技术,还能在大山里面挖隧道,但是引汉济渭工程依然困难重重。
在这其中,最大的障碍无疑就是秦岭。秦岭是我国南北地区的分水岭,像一道巨墙一样分开了长江和黄河,想要让南方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北方和西北缺水的地方,贯通秦岭是主要方向。
要贯通秦岭将水资源输送出去,隧道显然是最可行的方法,因为秦岭的海拔在2000-3000米之间,即使施工队找到了最浅埋藏深度,也需要在2012米下开隧道,难度可想而知。
埋藏深度带来的是岩体巨大的压力,加上秦岭的花岗岩密布,这种岩石质地坚硬,抗压强度最高超过300兆帕,一般的爆破措施和地下盾构机根本无法完成,只能用世界先进的硬岩隧道掘进机。
尽管这个大家伙能够实现隧道疏通,但是岩体的坚硬程度依然让设备损耗严重,刀盘几乎是天天换,成本根本下不来。而且由于花岗岩太硬,相对来说脆性也大,在掘进和爆破时,岩体积聚的应变能会突然而猛烈地全部释放,产生类似于爆炸的现象,使得岩石碎片和石块像子弹一样弹射出去,十分危险。
在一些可以通过一般爆破手段进行的石灰岩区域,也存在少量的坚硬岩体,因此爆破人员必须时刻穿戴防弹衣和头盔保证自己的安全。
另外,隧道温度达到40℃的高温,加上冰冷的地下水泄露,组成了水深火热的施工环境,让施工队每天的可工作时间缩短到了3个小时以内,甚至很多工人会因此出现中暑、感冒等病情。也正因此98公里的隧道直到今年才正式通水。
今天,随着现代城市和工业的用水需求不断扩大,关中一带的缺水问题依然严峻,它长期制约着渭河沿线城市和工业的发展。
但是有了秦岭输水隧道以后,它的年最大输水量可达22亿立方米,年均调水规模可达15亿立方米,将满足陕西南部的西安、咸阳、渭南、杨凌等重点城市的补充用水,还有西咸新区的5个新城以及渭北工业区和兴平、武功、三原等11个县级城市。
预计受水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,惠及人口超过1411万,可支撑受水区内万亿元GDP,新增5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用水。
南水北调工程正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实施,在中国基建的努力下,相信未来我们一定可以实现全国水资源的均衡分配。
标签: